1.健全儿童保育、特教、康复、社会拓展“四大服务体系”。进一步细化孤残儿童分类分组生活照料;重点抓好特色、特长教学;着力加强引导式教育和功能康复,针对性地开展社会拓展活动。大力推进保育科学化、教学正规化、康复专业化、社会拓展多样化。
2.建立孤残青年援助性服务与工娱疗康复服务相结合的“二大照料体系”。分设青残部,实行分级管理、分级护理、分类康复,着力推行援助与自助、互助相结合的服务方式。同时积极探索肢残青年安置途径和方式。
3.加强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抓好失能、失智、病残老人的分类照料,建立老人健康评估体系,完善失能、失智老人等级评定及服务规范,努力实现服务个性化、项目化、组合化、菜单式;建立医生工作站,全面推行住院病历电子化、医疗质控信息化。
4.推进“
5.优化膳食供应服务。按照不同类型、差异化饮食要求,进一步细化菜谱,增加A、B套餐,并采用外聘、外包等方式制作面点,自主供应点心,增加花色品种。
6.强化文化养老和精神养老,扩大人文关怀、亲情关怀。依托院内老年大学、老年康乐中心和部门康乐员搭建多样化活动平台。引进和设置延缓衰老的个性化课程,鼓励自理老人自主选择活动,安排非自理老人定量定时活动。成立老人亲友会,建立和完善工作人员与老人及家属沟通机制、亲情服务规范及亲友探望约定。
7.完善安全监督、质量监测、行风监察体系。建立安全风险、质量缺陷、服务瑕疵的即时预警和定期评估机制。创建平安、文明、和谐家园,提供安全、优质、高效服务。
8.抓好管理服务队伍建设。管理队伍建设,重点加强中层和班组长以上人员的培养、培训,组织好管理知识讲座和管理工作论坛。服务队伍建设,着力加强护理、医疗、康复、教学及社工等五大专业人才队伍技能提升,重点加强专家型人才、专技业务骨干(技能型人才)、在职研究生及后备管理人才等四类人才培养。加强科研能力建设,实行全员培训,开展“百名护理培训”计划。
9.做好服务品牌培育和宣传。开展服务品牌标识征集,适时进行品牌注册。着力丰富和提升品牌内涵,建立社工教学研究室和义工志愿者之家,并通过网站、新闻媒体宣传,扩大品牌知名度。
10.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搭载体、树典型。结合活动总体要求,紧扣优质服务主线,重点组织开展“三比三争”、“党员先锋行”、“妇女关爱行动”、“青年学习先锋”活动,在全院培育和选树一批岗位技术能手、服务明星、服务标兵和优秀党员、优秀妇女、优秀团员。以典型引路、榜样示范,营造“比、学、帮、超”,积极向上的氛围,立足本职争创佳绩。
另外,着力配合抓好社会福利总院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