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动态 院务公开 公示公告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赴日考察报告
来源: 日期:2010/7/12 9:29:04 人气:1104
 

    苏州市社会福利院、精神病福利院一行5人联合组团,于20106469,对日本广岛社会福祉法人绿色之町、社会福祉法人慈乐福祉会二家社会福祉法人机构及所属各个分支机构进行了为期四天的考察学习。对日本残疾人康复支持训练、就业培训援助、小组之家服务及针对不同类型的老人养护照料等先进的做法有了新的了解。

一、特别的欢迎仪式

    在欢迎仪式上,绿色之町的理事长冈田孝裕先生和慈乐福祉会的理事长后藤忠先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两位理事长说,过去,他们和欧洲国家交流较多,从而08年起中国开展交流,关于残疾人及老年人福利的探讨,觉得很有收益,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国,两国之间开展相互交流,互相切磋,探讨,对于两国的福利事业,必将有很好的推进和发展。在欢迎仪式上,绿色之町的青残智障人员和工作人员一起表演了节目,简单的乐器奏出了美妙的音乐,还为我们演唱了歌曲《樱花之歌》,一下子让我们感受到了机构内的残障人士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充实而愉快的生活。

、日本残障者现状

目前在日本,身体残障者约366万,其中居家生活的达358万,机构内生活的仅9万人;智障者约55万,其中居家生活的为42万,机构内照料的为13万;精神残障者约303万,其中居家生活的达268万,机构照料的为35万。近年来,精神残障数量有增大倾向。机构已无法满足需求,更多的是居家照料,即去机构化,部分服务对象白天在机构,晚上则回到自己家庭。

在日本,要入住机构,也需要经过政府相关部门的评估,确定残疾程度,给予认定,核发残疾人证,然后由家属申请,才能享受该项福利服务。费用则由国家或保险机构承担90%,个人承担10%

三、绿色之町—先进的残障康复培训理念

社会福祉法人绿色之町,1978年设立,主要从事残疾人的康复事业,通过基本自理能力的训练,简单的劳动,手工作业,康复训练,培养一技之长和自立能力,目标是逐步让残疾人回归家庭,回归社会。不能回家者,留在机构,成立小组之家。在绿色之町,目前共有小组之家13个,77人入住。一般5-6人或者10人组成一个小组之家,每个小组之家配备12名工作人员,介助、指导其生活,培养他们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提供低费用的住所,在小组之家居住,就像回到了社区生活,享受到家庭般的温暖。让一名残疾人从学会生活自理,到掌握一技之长,回归社会,最长的需要十年的时间。

绿色之町的经营设施:

1大和农园,定员50名,年龄在15岁以上,主要是轻微残疾对象,职员配置管理者、事务员、看护师、调理员、生活支援员、职业指导员共18人。主要有果树班(种植葡萄);有机农业班(种植蔬菜);水稻班(水稻种植及加工厂);畜产班(养牛、发酵堆肥);园内作业(花卉种植,清扫作业,洗涤)等。

2、大和学园,定员90名,主要是给予生活支援,如生活习惯的确立及业余活动的支援,康复康乐活动(健口体操,音乐课,运动康复),创作活动(陶艺,手工),生产活动(轻作业)等。

3、残疾人福利事业会所,定员40名,实施就业支援,相当于日间照料机构,主要是培养残疾人以后能进入企业工作,通过二年的培训达到独立工作的能力。主要有木工,烧竹炭,菌类的栽培,面包制作,便当的制作,修理,在福利商店帮忙等,让他们有一技之长。在此期间,也会签订工作合同,支付工资,达最低工资标准,每个人的工资因其表现或绩效会有所不同。

、慈乐福祉会—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

社会福祉法人慈乐福祉会主要是从事老年人的养护工作,各个机构都处于交通便利的区域,地理位置及其优越,也便于家属的探视。日本200004月颁布的护理保险法,主要规定以下三种类型享受护理保险:1、介护型 2、自立型(60岁以上能自理的老人)3、医疗疗养型(现在已逐步取消)。慈乐福祉会所属有多家机构,如观音养护院,安芸中野养护院,濑野川养护院等。每家机构的经营内容,功能也有所不同,如康复训练服务,全护理服务,自理老人的服务(类似于公寓性质),对不同的老人提供不同等级的服务,如日间照料,短期住院,长期住院等。一般每家机构服务对象定员在100名左右。工作人员配置:如观音养护院工作人员在50名左右,护工30名,护士15名,医生1名,其他3名。房间设置方面自理老人以单间居多,全护理老人则以两人间、四人间为多。公用设施区域比较宽敞,如活动室,沐浴间,走廊等。安芸中野养护院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们致力于紧贴社区,面向社区开放服务,重视与社区的合作。如与社区签订灭火防灾协议,平时注重配合训练,应急时工作可相互帮助,幼儿园的儿童也会到养护院与老人开展互动活动。社区的老人可以到机构参加各种康复活动,也可以在机构用餐,社区的老人与机构内的老人可以共享机构内的各种资源。

小规模、多功能养护机构是日本政府提倡的一种模式,但很多机构经营并不好。日间照料服务目前竞争激烈,一般由机构早晨接服务对象到院,傍晚送回。为了吸引服务对象,养护院也想了很多办法,提供特色服务,比如力量型康复,提供五种沐浴方式(冲浪浴,药浴,桑拿浴等),手工制作,插花,书法,涂色,办咖啡厅,做年糕,老年节活动等等。还提供居宅介护,即为在家需要护理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为独居老人提供送餐保洁、医疗护送等,把服务延伸到社区家庭。

收获和体会

1、日本为残疾人就业立法方面。日本于20060401颁布的《残疾人自立援助法》,有着很好的理念:一、正常化理念;二、康复理念。即使有残疾,也要能在一般社区生活;即使有残疾,也要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即使是残疾人,也要实现自身的价值,生活的有质量,最终回归家庭,回归社会。《残疾人自立援助法》还明确规定,日本全社会的企业残疾人雇用比例必须达到1.8%。我国目前虽然也明确要求企业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但往往很多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而达不到国家的要求。

2、日本为残障人士提供的先进的康复培训理念。我们目前的状态,只是对精神残障人员及青残人员进行了一般性的工、娱疗康复工作,应当结合日本先进的康复培训理念,进一步加强对青残人员的就业培训工作。对精神残障和智障人士,目前精福院和社会福利院虽然近年来也一直在开展工、娱疗康复工作以及一般性的日常生活技能训练,但是还没有真正做到有计划性的进行就业技能培训,我们要充分吸收日本在这方面的经验,通过规范、有效、持久的就业技能训练,让这些残障人士真正达到回归家庭,回归社会的目的。

3、小组之家模式的引入。这次从日本参观学习回国之时,正值社会福利总院功能设计之时,我们充分借鉴了日本小组之家的成功模式,在青残区和精神病区设置了小单元式病房,目前在福利院老年介护区以及老年病医院尝试小单元护理和整体护理等,营造良好的家庭养护氛围。

4、慈乐福祉会老人的养护工作。日本在老人养护工作中处处体现着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工作人员勤奋,努力,敬业,为老人提供多样化,精细化的服务,具有创新精神,分工明确,注重细节,严谨的工作态度,在工作中注重沟通,开展的各种特色的服务,对于痴呆病人的管理也能在确保安全,措施到位的前提下从封闭式向开放式(自由),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而小规模、多功能的机构模式,以后在各个社区,也许会成为一种可能和趋势。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也要考虑如何与所在社区相融合。

 

 

 

 

      苏州市社会福利院、精神病福利院赴日考察团

年六月十日

2025@版权所有:苏州市社会福利总院 备案号: 技术支持:拾久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