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动态 院务公开 公示公告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香港非营利机构志愿者资源开发管理学习情况汇报
来源: 日期:2009/9/22 16:44:27 人气:1918
        苏州市社会福利院      祝恺

带着对志愿者问题研究的浓厚兴趣以及民政部志愿者队伍建设科研任务,我跟随院社会工作者培训团踏上了香港的土地。短暂的7天时间,我们接受了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香港老年协会专家学者的专业培训,并与之展开深入的交流;同时走访了基督教家庭服务中心、东华三院包兆龙护理安老院、香港基督教家庭服务处等机构。香港志愿者活动已有几十年的历史,特别是1998年香港特区政府推行一项全港性义工运动以来,对促进香港社会的文明谐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我此行就机构志愿者的相关问题做了重点了解,现汇报如下:

一、香港3所非盈利机构对于志愿者资源的管理与使用情况

志愿者是香港非盈利机构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拿基督教家庭服务中心为例,现有员工800余名,另有固定的志愿者110余名,正式员工与志愿者之间的比例达到了8:1。据该中心有关志愿者资源的发展规划,随着服务领域的不断拓展以及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近年实际需要的志愿者人数将扩充到300人以上。机构专门设有“义工发展委员会”专门对志愿者资源进行开发、管理与使用。

1、总结所参观的3所机构志愿者的招募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有志愿服务意愿的市民自行前往机构要求成为机构的志愿者;

   2)与公司的志愿者组织合作,为机构提供各类服务。例如与航空公司的志愿者组织合作,为机构老人提供乘坐飞机的体验活动;美容机构的团体志愿者为机构老人开展古法拉面美容等。

   3)机构的服务或开展的某项活动需要志愿者,机构会主动通过媒体、张贴海报、设招募摊点等方式向社会公开召集志愿者。

2、志愿者的登记:

有意成为机构志愿者的市民首先需填写申请表,交由义工发展委员会当面对其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登记入册。志愿者每年都会进行清理,对于考核不合格者给予清除出册。

3、志愿者的构成:

以学生、退休(退养)者、家庭妇女为主,大多数已是各类民间组织的成员,包括学生社团、退休者联盟、妇女组织等,有民间组织背景的人相对较容易通过审核登记。这些民间组织也在向推动志愿者服务的常态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其次也包括以企业为单位的志愿者组织团体。

   4、志愿者培训:

机构指出,不能因为志愿者的志愿性质而放弃教育培训的投入,而是十分重视通过教育培训来达到机构与志愿者的双赢。机构会根据志愿者能够提供志愿服务的时间、受教育程度、职业背景、志愿从事的服务内容等方面情况的不同,开展涉及志愿者伦理价值和基础服务技能的培训。

5、志愿服务的内容:

       根据基督教家庭服务中心《义工登记表格》,服务类别主要包括:小童、老人、小区、青少年、家庭、弱智人士、弱能人士、精神病患康复者;内容主要包括:探访、中小学生补习、护送、活动协助(维持秩序、拍摄)、看管。该机构志愿者“采访独居体弱长者”的活动还得到了香港媒体的关注。该中心总干事郭烈东先生特别指出,志愿者即使因为工作家庭原因不能直接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中心也要定期给服务对象通电话,以此为建立一个充满人性与温情的社区做出贡献。

 6、志愿服务风险的规避:

       志愿服务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风险,这种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不法分子利用志愿者身份做出与志愿者身份不相干的事(包括商业推销、拉选票等);二是志愿服务过程中的意外伤害。

对于前者采取的措施有在登记时严格审核并告知政府及机构的有关规则,同时对服务对象进行教育,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对于发现的志愿者的违规行为立即取消其义工身份,涉及违法的立即移送法办。对于意外伤害,在加强教育预防意外发生的前提下,机构给所有志愿者及服务对象购买意外保险,所缴保险金约为1000余港币每人每年。

二、香港经验对于我院的启示

1、视志愿者为资源,完善开发管理机制

目前我们对于志愿者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没有意识到志愿者是机构及其服务对象的宝贵财富。同时我们的志愿服务还存在“学雷锋”的旧式思维,福利院里时而轰轰烈烈,时而冷冷清清。在志愿者管理上也存在松散的情况,存在登记的志愿者“来则来之,不来也罢”的现象。

美国管理大师杜拉克说过:“志愿者的构成成分正在从具有良好意愿的业余人员稳定地转变为受过培训的、专业化和不受薪的职员,这一转变是非营利机构中最为重要的发展成就”。香港机构正遵循了这句话,不断将优秀志愿者纳入机构人力资源体系中。如此机构节省了人力资源成本、服务对象得到更高质素的服务、志愿者的自我素质也得到了提升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自我,达到多方共赢。我想这也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确立机构对于志愿者的资源意识,建立包括发展规划、招募、审核、登记、培训、激励、评估、奖励一整套规范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志愿者资源开发利用体系,去开发利用好这种资源,同时更要倍加珍惜与保护,以达到志愿者队伍发展建设过程中的全面协调可持续。

2、强化与志愿者组织等其他社会团体合作

香港机构十分重视与其他社会团体的合作,包括专门的志愿者组织、妇女组织、慈善团体、企业中的志愿团体等。与这些社会团体的合作使机构能更高效地得到适合自己机构需要的高素质的志愿者,同时也方便机构能够集中力量办大型的活动。通过与社会团体的合作,彼此互通有无,在资源共享的同时也进一步了解不同人群及社区的实际想法与需要,进一步拓展机构的服务领域和服务内容。

我们机构也有过与台湾慈济会、苏州义工网等团体的合作的经验,也从中得到很多益处,但是没有常态化。目前我们正积极与苏州高校的志愿者协会开展合作,这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这样的方式在得到高素质志愿者支持的同时也能够为本土志愿者组织的成长提供土壤。

3、对于民政部志愿者课题的研究方向的引导

志愿者是一群发之于善良之心、行之于冲动、终之于自我感受的性情中人。特别是中国内地的没有宗教内蕴支撑的志愿者,很难令他们持之以恒地将善行坚持到底,更别说,使之成为具有人权意识和坚定的道德理念、理性的行为模式、卓有成效的组织架构、广泛的公众参与、以及良性运行的社会运作模式的志愿者运动。所以,志愿者的组织问题是评估与研究其水平的关键。因此,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志愿者资源开发管理的技术层面,更应该提升到志愿者组织培养、志愿者运动的促成以及社会进步的意义上。

2025@版权所有:苏州市社会福利总院 备案号: 技术支持:拾久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