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社会报在头版头条位置,以《专业社工,让福利院老人找到归属感》为题,介绍了我院社会工作发展之路。

全文如下:
社会工作者,即遵循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运用专业方法帮助机构和他人发挥自身潜能,协调社会关系、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以促进社会公正为职业的专业工作者。
而“专业”这个词,在江苏省苏州市社会福利院的社工身上,体现得尤为纯粹。总是戏称自己为“老人家”的福利院副院长张陆对此十分自豪。“一说起来社工的事儿又要没完没了了。”旁人屡次这样笑他,他也不生气,而社工做出了成绩,他则必定讲出来,让旁人竖起大拇指。
早在20世纪90年代,苏州市福利院的负责人通过出国考察就接触到了社会工作理念,也逐渐意识到了社会工作的重要性。到2002年,该院在全国养老机构中首家引入社会工作机制,招聘了两名苏州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的本科毕业生。2002-2007年间,“社会工作者的确有用”的事实使得院里又招聘了两名大学生,社工与院民的比例大致达到1∶150。工作基本参照香港的做法,并积累了一些自己的经验。2007-2010年间,该院的社会工作从实务走向了科研,又招聘进第三批两名社工,从此,福利院的工作赶上了养老、儿童、志愿者等社会事业发展的大潮,也建立起自己的督导体系。“我们的专业社工就体现在不从事院内任何事务性工作,只做社工服务。”张陆说。
高文钑就是张陆说的第一批专职社工,他整洁清瘦,面容白皙,既年轻又开朗,说话声音温和,语速也不快。1998年,高中毕业的高文钑考进苏州大学的社会工作专业。当时,他并不清楚要学什么、做什么。“听说‘社会工作’就以为就业面很广。”结果越学心里越慌,怕毕业没着落,就杂七杂八考了不少证。“没想到,毕业的时候,有一家单位点名要这个专业的学生,我就来了。”
“第一年参加工作,院里知道社工有用,但不知道怎么用才好。”高文钑也曾跟在护理员后面打扫卫生,端茶倒水,甚至清扫太平间。“老人们看见我,一是觉得这么个小孩子来这干活很奇怪,二是充满了交流的欲望。一来二去,我反而掌握了老人们的第一手资料,为日后工作带来很多便利。”“后来我们自己也主动收拾了一下太平间,不能让本来就伤心的家属觉得太平间寒酸,不然他们心里会更难受的。”插话的人叫祝恺,比高文钑小一些,是第二批招进来的社工,一样文质彬彬、年轻活力、细致诚恳。对于他们来说,没有比为他人着想再理所应当的事了。
就外人来说,理解这份工作的价值并不容易;而就同事来说,认可他们工作的理念也需要过程。护理员和医生最初都不能理解,也没有和社工交流的愿望。那么,唯一能打破僵局的办法就是做出成绩。
“打个比方,有人掉进水里,我们不是拉他出来打针吃药,而是指导他游上岸并告诉他如何避免再次落水。”祝恺解释说:“有些问题,有的人不愿意讲,有的人没意识到,社会工作者都要帮他们找出来、解决掉。”福利院里有个老伯,总爱用拐杖捅床板,说是嫌隔壁睡觉呼噜声大,换了室友,又嫌对方其他方面不好,一次一次地找麻烦,甚至与家人也闹别扭。原来,他之前在工作和家庭中一直处于核心地位,如今年纪大了,内心十分失落又无处发泄。社工与他沟通过后,又在老人集体活动时安排他做了组长,所有的问题便迎刃而解。“有位老太刚来时不肯吃饭,医生就只能给她开健胃消食片,我们与她沟通后,她立即就好了。”解决这样的小问题,就像是给人生上些润滑剂。几年来,许多托养在院里的老人过年过节都不肯回家。儿女不懂的、老人自己说不出口的,社工们都懂。
苏州市社会福利院的老人平均寿命超过85岁。尽管如此,高文钑和祝恺说起老人们依然唏嘘:“周末还好好地说着话,周日就去世了。我们周一到单位只看见一张空床,难受得很。但是,所谓‘人走茶不凉’,丧事办完后,家属又回来送锦旗,这才体现了对我们工作的真正肯定。”张陆很感慨。
“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有本质的不同。”院长孙惠忠说,“但我们可以把居家养老的氛围引入机构养老,这样才能让老人找到归属感。”张陆将其总结为“你的地盘你做主”。“以前的福利院要求单纯齐整、干净,但有的老人在患老年痴呆症的前期,其症状就是喜欢搜集东西,还有的老人喜欢摊开物品,一位老太把喝完牛奶的袋子都要叠好收起来。护工如果全部清理掉,就可能引发老人的心理问题。”高文钑说:“只要在自己的空间范围内,不影响环境和健康,我们尊重老人自己的喜好和生活习惯。尽量让他们把这里当成家。”在苏州市新的社会福利总院明年建成之前,院内一直床位紧缺,这意味着护工和社工都要付出加倍的辛劳。
社会工作者其实对于个人的专业素养、知识面和性格要求都比较高。起码会记录专业的社工日志,以便留存档案用于日后的案例分析、继续治疗和工作交接;监督护理行为,有责任感,维护弱势群体的各种权利;粗略了解各方面知识,因为你也不知道即将遇到的服务对象的经历和喜好;有服务意识并掌握沟通技巧,耐心、宽容是社会工作者的基本素养。
“辛苦不怕。”高文钑很坦然:“好在收入和待遇都可以。不然照顾不好自己的生活,我也没办法全心照顾他人。”在苏州市社会福利院像他这样的社工是占有行政编制的科员,收入和待遇与他人均等,并且专业社工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欢迎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