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动态 院务公开 公示公告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解读”十二五规划”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给我们的启发(一)
来源: 日期:2012/1/9 10:08:23 人气:1152
居家养老呼唤“喘息服务”
    今年民政部在制定《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时把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内涵定义从“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改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虽然只改了两个字,但意义着实不一般。
    据苏州市养老服务工作推进会上了解,目前苏州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133.45万,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2.8%,其中户籍老年人口130.36万,占全市户籍人口的20.4%,是国内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较快、程度较高的地区之一。面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形势,苏州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基本构建起“以居家养老为主体,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各类养老服务组织协调发展,覆盖城乡全体老年人”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可以说苏州的政策是紧跟民政部的步调的。但我们如何在实践中去体现呢?如何让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水平、福利制度、社会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等始终保持省内领先呢?那就需要我们所有的为老服务人员始终保持创新务实的精神。深刻领悟十二五规划中机构为什么要做支撑,体会怎么去支撑。
    在与国外同行交流中,偶然得知有关“喘息服务”的情况,即由机构提供给那些长年在家照料老年人或患病人的“照顾者”一个短暂替代照料服务及喘息的机会。由于本人一直在思考如何体现十二五规划中机构的支撑作用,特别是机构对居家、社区养老发挥支撑作用。所以很自然地,也就想要更进一步去了解“喘息服务”的内容。期待通过这篇调研小论文,可以采他山之石,给苏州养老一定的启发和帮助。
    一、问题的由来
    某次外出培训讲课的时候,我就遇到一位学员,他说:他的父亲今年89岁了。8年前脑中风后一直瘫痪在床,生活需要人伺候。他们兄弟姐妹4个轮流护理,非常尽心、尽孝,算是尽到了做子女的责任。但是,时间一长,他们的感觉,就好象有点麻木了,对老人的照料,也不像从前那么精心了,有时候,也会不耐烦,甚至产生厌倦情绪。这好像应验了那句话:“久病床前无孝子”。这使他很困惑,也很内疚。他说,他不是个不孝之子,但是,他们的孝心,为什么会渐渐减弱呢?他感到很对不起老人,也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听了他的这番话,我无意责怪这位学员。他的内疚和自责表明他是个有良心、有孝心的好儿子。这让我又想起了一系列更辛酸的故事。澳大利亚曾经发生过一起90岁得老太用枪把93岁的老头打死的惨案。案发前,老太已在家照料瘫痪在床的老头二十余年,二十多年不间断的照料,使本来夫妻关系极其和睦的老太精神崩溃。在台湾,一名八旬老翁不忍妻子长期受帕金森症之苦,用刀结束老伴生命,引发各界震惊。在国内,一名媳妇无法承受长期照顾婆婆的压力,一时冲动以枕头将婆婆闷死;同年还曾发生“无业子毒杀中风亲再自杀”案例。类似悲剧一再发生,显示失能者的长期照顾,已使许多家庭面临难解的困境。
    二、定义
    “喘息服务”是指对长期(一年以上)照顾卧病在床失能老人的家属(或家庭保姆),提供临时性替代照护服务,让长期处于照护压力而产生身心疲惫或精神压抑的家属(或家庭保姆)得到“喘息”机会,并通过一定心理干预给予他们充分理解、安慰和支持的服务项目。众所周知,长年累月照顾老人,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
    根据相关部门调查显示,长期照料老人的家属或为老服务从业人员,八成以上均出现疲惫现象。特别是一些照料生活不能自理老人的家属和人员,往往会感觉身心俱疲,有些人甚至出现忧郁倾向。此外,一些家属临时需要远行,但家中老人却不可能无人照顾。可以说要做好居家养老必然呼唤“喘息服务”。“喘息服务”的做法在国外已比较成熟,在我国台湾及内地的上海、杭州等地也已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链接:据杭州日报报导从2011年5月份起,西湖区政府正式推出“喘息服务”的项目,通过将老人接到养老福利机构或者派人上门,进行临时性的照顾,由此让长期照顾失能老人的家属能够得到喘息的时间,短时间歇息一下。这项服务主要针对具有西湖区户籍且住在西湖区经济困难的失能老人家庭,目前由政府支付服务费用。经济条件较好的失能老人家庭也可以进行“喘息服务”。到目前为止,最短时间的是一位80岁的钱奶奶,因为家人要出国,临时将老人送到福利中心住了两星期。在2011年5月份,西湖区公开招聘了三替、巾帼西丽等5家知名机构,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为失能老年人提供照护服务。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这些机构还专门培训了一批具有资质的养老服务工作人员,上门为失能老人提供服务,以减轻家属负担。作为机构喘息的西湖区社会福利中心,专门辟出了10张床位用于“喘息服务”,运行到现在,这10张床基本没空下来过,处在不停地流转中。西湖区镇、街道的养老福利机构也正在进行床位、康复设施等升级改造,未来这些机构也将投入到喘息服务中去,以满足更多人的需要。
    三、喘息服务实务探讨
    1、照顾者的处境
    照顾者压力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照护的知识不足。对于该如何有效照顾老人或对于可寻求协助的途径认知不足,都将使得照顾者易对照顾工作感到沮丧或是挫折。2、生活作息受限。为了照顾老人,甚至同时扮演好多重角色,使得照顾者变得比一般人还要忙碌许多,也少了更多时间参与其它非家庭性的社交类活动。3、缺乏社会支持。如果平时便少了亲友的关切、支持,再加上照护不周也有可能会受到责备的情况之下,照顾者更加容易感到孤独、无助。4、家庭经济困难。不管是老人本身或是照顾者无法就业造成经济损失,还是庞大的医疗费用或特殊器材的购买,长期下来均会造成家庭经济上的危机。
    同时根据国内外的研究,也都显示了照顾者在生理与心理上皆比一般人更容易出现问题,经常有失眠、头痛或焦虑的现象,甚至得到忧郁症或出现过劳的情形。这些在新闻报导中经常可以看到。
    2、喘息服务的形式
    主要分为机构式喘息服务和居家式喘息服务。机构式喘息服务是将老人送至护理之家或养老机构等具备安全设备、核实场地并经政府批准的地方接受照护。居家式喘息服务是由经过训练的服务者到老人家中代替看护。其优点是老人多半会感到比较自在,费用方面通常也比较便宜。
    3、喘息服务的项目
    护理服务:陪伴老人做一对一的看护,协助其日常生活。以维持老人身体卫生及舒适为主,不提供积极性治疗服务。
    住宿及休闲服务:定点且时间较长、必须过夜的喘息服务。需要有相关环境或场所。机构有时要设计、举办一些休闲性或社会性活动让老人参加。
    接送服务:接送老人至特定地点,如医院,或是陪同购物等。
    四、针对苏州市养老服务引入“喘息服务”的建议
    1、建议苏州市把“喘息服务”作为一项利民工程尽快引入养老服务之中,对那些长期居家养老的家庭由政府出资为其提供“喘息服务”。
    2、可先选择一、两个区及在市福利院等有能力的机构进行试点,取得经验后再全面推广。
    3、建议市局财政等设置一定数额的“喘息服务”专项经费。
    4、加强“喘息服务”服务机构及人员队伍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养老机构及专业护理员,使之成为提供“喘息服务”的服务人员来源。
    5、做好长期照顾卧病在床失能老人家属的心理疏导工作。为长期照顾卧病在床失能老人的家属提供心理疏导、咨询等服务工作,以舒缓他们的心理压力,确保这些人员的心理和生理健康。
 
                                                                                           苏州市社会福利院  高文钑

2025@版权所有:苏州市社会福利总院 备案号: 技术支持:拾久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