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动态 院务公开 公示公告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荷兰郁金香花开苏州更飘香
来源: 日期:2011/10/21 8:40:04 人气:1005
 
    苏州市社会福利院孙惠忠院长收到一封越洋邮件,请求满足荷兰王国卫生福利及体育部高级协调官诺西妮·阿尔德斯(Regine Aalders)女士和荷兰王国驻华使馆参赞雷尼尔·柯普拉尔(Reinier Koppelaar)先生8月21日至23日专访贵院的愿望。
 
    看到这封邮件,孙院长的思绪回到了13年前。那一年,孙惠忠作为苏州市社会福利院青年优秀骨干,首批被派往荷兰,参加国家发改委(时称国家计委)和荷兰卫生福利和体育部共同签署的合作协定中有关养老护理方面的研修项目。
 
    13年来,苏州市社会福利院与荷兰养老机构从交流学习到互动互助,从互动互助到互惠共赢,拓展一片又一片新兴领域,填补一个又一个国内空白。13年的成果,受到荷兰官方的重视,引发了官员们的好奇心……
 
    社会工作——首开先河示范全国
 
    13年前,中国大陆了解社会工作这门专业的人并不多,而在荷兰的养老机构、社区和居家老年服务机构中,社会工作者却担当着重要角色,社会工作早就是养老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孙惠忠和他的团队深入到荷兰的老年人家庭、社区、老年服务机构、养老机构,虚心学习、仔细观察、认真研究,从理论、实务到技巧,掌握了社会工作个案、小组、社区等工作方法。回国后,在单位迅速普及推广社会工作理念,引进专业、专职的社会工作人才,使福利院成为中国最早建立社会工作队伍的社会福利机构。社会工作者配备到每一个部门,以其专业的方法和技巧服务于老人和孤儿,支援、帮助、危机干预、心理援助和维权等等,成为服务支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薜宏、高文钑两位社会工作者,是苏州市社会福利院最早引进的社会工作者,也是中国大陆福利机构中年资最长的社会工作“前辈”,在他们的带领下,社会工作者们以自己10多年的实践经验撰写了20多万字的专著《养老机构社会工作服务手册》,填补这一领域的空白;他们带领全体社会工作者曾一年内完成民政部3项课题,刷新了当年全国社会福利机构社会工作课题总量记录;在单位的支持下,社会工作者们申办了民办非企业机构——“苏州市机构社工服务中心”,为社会建设,为公益事业,为我国建立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尽一份力。经过13年的成长与发展历程,苏州市社会福利院先后引进7名社会工作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社会工作者,近30名职工通过了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
 
    苏州市社会福利院以其社会工作起步早、成果多、经验足、作用强,拥有一支优秀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而被民政部授予首批“全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示范单位”。
 
    专家团队——理念超前蜚声同行
 
    荷兰养老业成熟的模式、先进的理念、完备的设施设备、人性化的服务、科学的管理方式、专业的人才队伍、完整的评估考评体系,深深地吸引了苏州市社会福利院的干部职工。13年来,该院先后派赴国外学习的管理和业务骨干共30余人次,其中三分之一以上前往的是荷兰。在引进海外同行先进模式、理念、经验和先进设施设备的同时,更注重的是自身的人才培养,专家团队的建立。
 
    管理人才:坚持不间断地把优秀的管理骨干派往荷兰等国学习,了解世界最新养老护理领域发展动态,掌握最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造就了一批理念新、创新能力强、具有前瞻性并能与国际接轨的管理人才。13年来,有近10名管理骨干相继挑起了基层单位一把手等大梁、担当福利机构领导重任、担任政府机构管理职务。苏州市社会福利院在人才团队的带领下,又先后获得了民政部全国行风建设示范单位、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等多项荣誉,以考核总分第一的成绩首批荣获江苏省示范性养老机构,高票三度蝉联苏州市市级机关“十佳先进基层党组织”。涌现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市劳动模范和优秀共产党员等先进人物。
 
    教学专家:13年来,广泛学习海外经验,培养造就了一批胜任国内外大学教学任务的专家团队。副书记、副院长张陆,作为实务专家2010年受民政部培训中心邀请,承担了培训全国民政机构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教学任务;张陆、高文钑等多位教学专家承担了国内多所大学的研究生课程;3名专家受聘国内多所知名大学,担任研究生督导;教学专家团队还承担了荷兰等海外大学学生的带教督导等教学任务。
 
    技术能手:一批养老护理操作能手,获得了民政部颁发的高级护理员资格和师资资格,承担了苏州市、江苏省乃至全国兄弟单位的培训任务。尹丽娟,省中级养老护理员培训指导老师,培训过数百名学员,她多次在江苏省举行的护理操作比赛中获奖,2010年代表江苏省参加全国操作比赛,获得团体前3名。
 
    医疗康复——优化提高创新超越
 
    在引进中升华,在学习中创新,在优化中提高,在发展中超越。虽然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但通过不断努力正在不断缩小,某些项目上有信心有能力加以优化并超越。国际交流促进苏州市社会福利院的老年残障人员康复工作实现了三大步跨越: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至2005年,苏州市社会福利院努力追求并实现与国际同步,逐步完善了运动康复、体育康复、护理康复措施,向荷兰同行学习康复技术,引进荷兰等国的康复和护理设备,以国外常规标准配备康复人员、康复器材,按照国外常规流程和规则进行操作,做到了让老年人动起来,在保持老年残余功能方面发挥了作用,帮助失能失智老人进行科学康复。
 
    2005年至2009年,通过这4年的时间,在运动康复、体育康复、护理康复基础上进行优化与升华,开始了高起点超越,建立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医疗康复体系,组建了临床医生、康复医生、康复治疗师为核心的医疗康复人才队伍。按照医疗规范进行现代医学科学范畴内的康复与治疗,康复范围大大拓展,疗效大大提高,康复工作更具科学性、更具规范性、更具安全性。
 
    2010年以来,在医疗康复工作日渐成熟的基础上,再引入国外境外“全人照料”理念,将医学康复与运动康复、体育康复、护理康复和康乐娱乐相结合,融合成整体康复新概念,整合康复资源,临床医生、康复医生、康复治疗师、社会工作者、康乐员、护理员全部参与康复工作,统一康复行为,共同为残障人员树立康复信心、增加康复乐趣、提供康复心理援助、开展医学康复评估、制订医疗康复治疗医嘱与计划、实施医疗康复措施、保证康复安全,以整体康复措施推行医疗康复工作的全面开展。
 
    几年来,完成了与国际同步到医疗康复的飞跃,再到整体康复的优化,实现了从量到质的超越。
 
    “留学”中国——中外携手合作共赢
 
    在合作与交流中,苏州市社会福利院的理念、模式、做法与特点,也吸引了国外同行。荷兰莱顿大学经过调研评估,认为苏州市社会福利院在养老护理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形成了自身的特色,能够带教该国大学学生。于2005年将苏州市社会福利院确定为该大学实习基地,开始把养老护理相关专业的学生派往苏州实习。苏州市社会福利院还承担日本等亚洲国家,加拿大等美洲国家的相关大学学生的实习、见习带教任务。
 
    苏州市社会福利院设有老年病医院,建制200张床位,70余名临床医务人员。国外同行对苏州市社会福利院将医疗资源引入养老机构的经验颇感兴趣,对医、护、药、技等专业人员的配备、急救措施、诊疗制度、查房巡诊制度、病例讨论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保健知识普及与健康教育等,进行深入考查与调研,认识到引入医疗资源,对老年人疾病的及时发现、及早诊断,对照料、护理、康复、安全具有积极的作用,高度称赞养老与医疗相结合的措施。
 
    许多国外机构对苏州市社会福利院开设的中医科(包括针灸、推拿、手法康复)非常羡慕,从中医理论、中药使用、手法运用到疗效作用等都会刨根问底,深入了解。该院专门安排观摩讲解,提供资料,毫不保留。苏州市社会福利院的中医医生还在国外承担过中医会诊服务。
 
    在科研领域,苏州市社会福利院跨国间的机构与机构,大学与机构的合作,卓有成效。合作开展了跨国养老机构综合项目调查,多国家、多机构、多所大学共享调研和研究成果,各自从数据分析评价结论中得到启迪。
 

    荷兰官员如期踏上了苏州这片古老的土地,在苏州市社会福利院这个有着300多年历史的福利机构里流连忘返,在惊讶与感叹声中完成了专访。他们亲眼看到了中荷养老机构交流合作,共同发展的成果,目睹了中荷友谊在两国的养老机构生根发芽。他们将以这次专访为契机,以荷兰养老机构与苏州市社会福利院作为成功的范例,推动中荷政府和民间的友好交流,推动世界养老事业的共同发展。

                                                                                                               罗灵

(本文刊载于《社会福利》杂志2011年第9期)

2025@版权所有:苏州市社会福利总院 备案号: 技术支持:拾久科技